CARF全球推进 58国承诺2027年前落地加密资产税收信息自动交换

加密资产税收透明度建设全球进展

2024年7月,透明度和税务信息交换全球论坛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G20 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密资产税收透明建设进展的报告。该报告详细介绍了全球在加密资产报告框架(CARF)方面的最新发展。

OECD与G20正积极推动CARF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以实现加密资产交易的自动税务信息交换,提高透明度,降低逃税和避税风险。目前已有58个OECD成员国承诺在2027年底前完成CARF的落地实施。

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首先阐述了背景和目的,探讨了加密资产的定义、用途和发展状况,强调了其在税务透明度和信息交换方面带来的挑战。随后介绍了G20推动加密资产税收透明度行动的过程,以及OECD与G20国家合作开发CARF的历程。

报告详细说明了CARF的实施框架,包括国内立法、国际法律、技术、行政以及保密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同时讨论了如何借鉴全球论坛在实施共同报告标准(CRS)方面的经验来推进CARF。最后总结了全球论坛在实施CARF方面的进展,并强调了其对税务透明度和信息交换的潜在益处。

全球论坛计划在2027年开始大规模进行加密资产的自动信息交换(AEOI)。为确保各国能够如期启动CARF信息交换,全球论坛设定了一个关键中期目标:在2024年11月召开的全体会议前完成CARF的承诺流程。这意味着到2024年底,全球论坛将确定大部分实施CARF的相关司法管辖区,并推动这些国家制定、通过国内法,为2027年的信息交换做好准备。

CARF实施进展

CARF旨在建立统一的税收信息交换框架,解决加密资产税收监管问题,为税务机关提供更多纳税人与加密资产活动的第三方数据。该框架要求加密货币中介机构(RCASP)遵守详细的尽职调查要求,确保准确、及时地向税务机关报告相关信息。

全球论坛成立了CARF工作组,负责制定2024年底CARF的承诺程序,以确保CARF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实施。目标是使所有相关司法管辖区在相对统一的时间内开始执行CARF,防止出现避税"漏洞"。

为支持CARF的实施,全球论坛正在开发必要的技术框架,包括数据报告和交换系统,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促进各国之间的有效合作。

各国政府需要建立国内立法框架,要求RCASP执行尽职调查程序并报告信息;建立国际法律框架,规定所报告信息的国际交流;建立必要的技术框架,以接收和交换信息;同时还应满足保密和数据保护的相关标准。

CARF与自动信息交换制度

CARF本质上是将CRS确立的自动信息交换扩展至加密资产领域。自动信息交换(AEOI)是一种国际税务合作机制,旨在提高税收透明度,防止跨境逃税和避税。CARF将这一机制应用于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要求他们报告非居民客户的加密资产信息,并与相关国家的税务机关自动交换这些信息。

AEOI的具体要求包括账户尽职调查、信息报告、数据保护和隐私保障,以及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对于不遵守AEOI要求的机构或个人,相关国家可能会采取罚款、吊销营业执照、限制出入境等惩戒措施。

CARF实施的潜在影响

  1. 提高税收透明度:CARF的实施将显著提高加密资产领域的税收透明度,使税务机关能更准确地了解纳税人的加密资产持有量和相关收入。

  2. 促进税收公平竞争:通过全球范围内实施统一的加密资产报告标准,CARF有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某些地区成为逃税避税的避风港。

  3.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高税收透明度和促进税收公平竞争将有助于政府增加税收收入,为公共服务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4. 增强公众信任:通过打击逃税和避税行为,CARF有助于增强公众对金融体系和公共机构的信任,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总的来说,OECD及全球论坛希望借鉴CRS的经验,推动CARF的落地。同时,他们也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确保这些国家能从CARF的实施中受益,同时避免它们成为"税收洼地"。面对加密资产的全球性和匿名性挑战,各国在税收监管问题上将更加紧密合作。CARF有望在未来提高全球税收透明度,减少逃税,加强制度互信与全球共识。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3
  • 分享
评论
0/400
BearMarketSagevip
· 07-15 20:03
别白干啊 收税是吧
回复0
梯子上的工具人vip
· 07-15 19:53
散户韭菜早逃了 想割咱搁这白费劲
回复0
WalletWhisperervip
· 07-15 19:42
嗯……到2027年,鲸鱼迁徙模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