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新加坡Web3监管新政:从业者眼中的机遇与挑战
新加坡Web3监管收紧:从业者的真实现状与未来展望
2025年6月30日,对新加坡Web3圈的从业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期。从这天开始,根据新加坡《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FSMA)第137条,所有在新加坡设有营业场所并提供数字代币相关服务的个人或公司,无论服务对象是否在新加坡,都必须获得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牌照,否则将面临刑事责任。
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在5月30日发布的监管回应文件中明确指出,届时尚未持牌者必须立即停止境外业务,且不接受申请中状态作为合法存续依据。这一举措被许多人解读为"迄今为止最严格的加密监管"。
为了深入了解FSMA文件中被忽视的重点,我们咨询了专业律师的意见。同时,我们还采访了5位在新加坡工作的从业者,试图还原当地Web3从业者的真实状况,了解他们对新加坡监管变化的看法。
一、被忽视的法案核心要点
通过与数字经济法律专家的交流,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值得读者注意的法案内容:
FSMA不仅是对境外业务的补充监管,而是一次全面升级,境内外业务均受到约束。这意味着,无论业务面向境内还是境外,只要在新加坡设有营业场所或是新加坡注册的公司,都必须遵守FSMA。这标志着MAS对本地Web3从业者的全面监管正式开启。
监管重心从"机构牌照"转向"个人审查"。FSMA新增了对个人的监管机制,使MAS能够直接干预和隔离金融市场中的高风险人员。这意味着,即便是非管理层的自由职业者、远程开发者、顾问或意见领袖,只要在新加坡境内从事相关服务,都可能被MAS认定为监管对象。
FSMA的门槛显著提高,合规要求远超PSA。即使已经持有PSA牌照,也不能自动通用。申请DTSP牌照不仅需要25万新币初始资本、常驻合规官,还必须建立独立审计机制、定期提交合规报告,并满足反洗钱与反恐融资的流程与管理体系要求。
二、新加坡Web3从业者的真实声音
尽管监管趋严给Web3从业者带来了压力和担忧,但实际情况却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从选择搬离的初创团队,到持观望态度的个人工作者,再到仍看好新加坡长期发展潜力的资深从业者,他们的故事勾勒出了一幅真实的政策落地图景:
代币化运营项目创始人表示,新加坡可能不再适合初创期项目发展,但小企业总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他们不排除未来搬离新加坡的可能,但仍保持乐观态度面对变化。
一位从事OTC交易多年的从业者认为,新加坡的监管本质上是务实的。他认为此次监管更像是"雷声大,雨点小",主要目的是敲山震虎,真正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并不会过度焦虑。
一位在新加坡Web3和AI领域深耕多年的从业者强调,新加坡的治理风格一直以来都以务实为核心。他观察到,许多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工作者开始更倾向于在家办公,并避免在公开场合讨论Web3相关话题,以降低风险。
一位在新加坡生活近20年的创业者认为,新加坡的Web3监管政策并没有出现剧烈转向,更多是对既有框架的明确和细化。他强调,Web3仍是新加坡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生态发展。
一位AI初创公司创始人表示,目前的监管变化对他们这样的小型团队影响有限。他认为新加坡仍然是一个公平、开放且理性看待创新的地方,特别适合小团队和个人创业。
总的来说,这次监管收紧本质上是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次自我调整,而非对Web3行业的全面驱逐。Web3从业者正在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是留下来接受更严格的监管以换取长期的政策稳定性,还是转向那些表面上更友好但可能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的市场。无论如何,新加坡在全球Web3生态中的重要地位仍将持续,而其监管政策的演变也将持续影响全球加密行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