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与AI融合:从资源聚合到智能体经济新时代

robot
摘要生成中

Crypto与AI的融合:从资源聚合到智能体经济

去中心化算力的兴起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之际,加密货币世界也在寻找自身的接入路径。最初,这两个领域的结合始于去中心化算力资源的聚合。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协调全球闲置的GPU和CPU资源,实现供需撮合,降低成本,同时为资源贡献者提供透明、公平的激励机制。

当时,传统中心化云服务价格高昂且资源使用存在排他性,而中小开发者和长尾市场对灵活、低门槛的算力需求日益增长。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恰好成为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这一阶段的探索呈现出鲜明特征:

  1. 面向长尾市场:如某些项目聚合分布式GPU资源,降低轻量推理与模型微调的门槛。

  2. 强调灵活性:通过智能合约奖励求解者,激活个人用户闲置GPU参与训练。

  3. 探索新机制:引入模型竞争与子网机制,结合Web2资源,提供去中心化模型训练与推理服务。

  4. 结合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如去中心化地图网络、众包摄像头网络等,通过区块链协调物理设备,释放边缘硬件效能。

其中,一个创新性案例通过开创性的子网结构,将AI服务模块化,每个子网拥有独立的矿工与验证者社区。其代币作为主生态燃料,用户可通过成为矿工、验证者或创建子网来获取代币,再以质押方式换取各子网内部自己创造的子代币,参与子网成长并分享主代币的排放收益。

然而,这一阶段的尝试也暴露出明显局限:纯算力市场竞争陷入价格战,推理层去中心化性能不足,供需撮合缺乏应用层叙事。加密货币在AI世界中仍停留在底层基础设施角色,未能真正打通到用户体验。

这次结合,为未来埋下了伏笔。真正点燃这片领域的,是随后AI智能体叙事的兴起——让智能体走上链,让协议本身具备自主学习与交互能力,推动应用形态的根本革新。

AI智能体的崛起:加密货币与AI走向应用层

当去中心化算力市场逐渐稳定,加密货币与AI的探索也从底层资源迈向了应用层智能体阶段。这一轮转变,以链上AI智能体的兴起为标志,重新点燃了市场对两者结合的期待。

初期,AI代币仍停留在文化现象阶段。许多早期项目以拟人化、娱乐化形象迅速聚集注意力,凭借社群共鸣和情绪扩散完成冷启动。其中一个代表性项目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进化",学会了创建代币、构建叙事、进行社交传播,并成功吸引了知名投资者的关注,推动了"AI智能体从Web2接口跃迁为Web3替身"的叙事转变。

随着用户互动需求上升,AI代币开始具备初步交互能力。在社交平台上,AI开始以轻量化代理身份执行内容生成、信息检索等简单任务,从被动展示迈向主动响应。一些项目尝试通过AI来增强自身交互体验,如支持用户通过问答系统获取项目信息,让AI智能体成为链上项目的辅助引擎。

很快,AI智能体向更具垂直应用场景渗透。链上金融、NFT、数据分析、社交陪伴等领域,催生了大量专精型智能体。用户不再只是围观者,而能直接通过智能体参与链上操作、执行策略、管理资产。例如,一些项目专注于链上市场情绪与热点追踪,通过社交平台机器人账号实现自动发布、用户互动、情绪解析和链上动态分析,成为加密货币与AI从感性叙事向理性应用过渡的代表。

真正的拐点,是智能体框架和执行协议的出现。项目方意识到,单点智能体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链上需求,于是多个模块化框架相继诞生。它们支持人格建模、任务编排和多智能体协作,使链上智能体从孤立个体迈向系统化运行,加密货币与AI由此从简单应用接口,正式走向了"运行协议"的系统化阶段。

与此同时,智能体经济开始在链上萌芽。一些项目通过AI发行平台建立起了智能体自主发币、协议协作、社交传播的标准,推动了"AI原生经济体"的雏形诞生。

这些项目的核心愿景是让AI代理不只是单独执行任务,而是形成模块化协作的商业生态,与人类及其他智能体一起,共同创造、协作、交易。它们建立在多个技术支柱之上,包括模块化的代理框架、代币化平台以及智能体商业协议。

这些创新让智能体能够自主交互、协作、交易,模拟出类似人类企业生态的经济体。一些项目团队通过实验,展示了多个智能体在协议下分工协作、链上完成业务流转的雏形。

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孵化多个智能体集群,如自主媒体社群和自主对冲基金。这些集群由AI驱动,涵盖内容制作、资产管理、数据采集、用户接洽等多个方面。

另一方面,一些项目不断深化框架能力,重构插件系统,引入模块化任务编排与多智能体协作,同时推出新平台,降低AI代币创建门槛。

这些发展标志着加密货币与AI正从单纯资源撮合走向链上经济系统构建,从单点功能走向原生金融与社会结构的重塑。

迈向协作与标准化:新协议及其带来的新方向

随着早期热潮的退去和新热点的涌现,加密货币与AI的结合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洗牌。市场总市值较高峰期已有大幅回落,曾经备受追捧的普通智能体项目如今已难以为继。一些平台上新智能体的创建量大幅下降,整体新增量已趋近停滞。

这一转变标志着市场心态的变化——从追逐叙事回归到追求真正的产品市场契合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为AI应用而生的开放标准协议成为了最契合当下需求的新催化剂。

这个协议旨在统一大型语言模型与外部数据、工具之间的通讯方式。通过它,任意大型语言模型都可以统一、安全地访问外部数据源和工具,不再需要复杂、重复的自定义集成开发。它就像AI应用世界的通用接口:标准化、即插即用、灵活强大。

围绕这个协议的应用生态也在快速萌芽。一些项目依托可信执行环境为应用提供安全、可扩展的算力支持,另一些则通过扩展协议,聚合多链数据访问和智能体部署,搭建起了Web3中AI应用的统一数据层。

更重要的是,这个协议为未来的加密货币与AI融合打开了全新的方向:

  1. 多智能体协作:通过协议,智能体可以按职能分工协作,组合完成链上数据分析、市场预测、风控管理等复杂任务,提升整体效率与可靠性。

  2. 链上交易自动化:协议串联各类交易与风控智能体,解决传统Web3中滑点、交易磨损、MEV等问题,实现更安全、高效的链上资产管理。

  3. 信息金融兴起:基于协议,智能体不仅执行操作,还能根据用户画像智能规划收益路径,推动从资金流到信息流的新金融模式。

智能体经济的漫长演进

回顾过去,加密货币与AI的融合,是一条不断深化功能与提升实用性的漫长道路。

从最初的娱乐对话代理,用轻量化的交互构建起社交身份;到逐步出现的分析与工具型代理,赋予链上经济更敏锐的市场感知;再到将自然语言直接封装成链上金融操作的智能体,让复杂的去中心化金融世界变得一键可用。

整体来看,这是一条清晰递进的脉络:娱乐对话代理 → 工具对话代理 → 交易执行代理 → 去中心化金融抽象层 → 群体智能与多代理协作。每一次跃迁,都在拉近AI智能体与真实世界需求之间的距离。

正因如此,AI智能体的未来不再是简单的叙事推动,而必须建立在真实实用性的基础之上。这条路将比过去任何一次叙事周期都更漫长,但也因为有了持续积累的实用性支撑,它所能打开的上限,远远超出想象。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MEV之泪vip
· 16小时前
智能体又在割韭菜了
回复0
盲盒受害者vip
· 07-14 13:54
又想割我韭菜是吧
回复0
ApeWithNoFearvip
· 07-12 13:47
整天吹牛智能体 钱圈已死
回复0
抄底失败协会会长vip
· 07-12 13:23
又见智能体 越炒越离谱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