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欧盟、阿联酋、新加坡稳定币监管框架对比分析
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深度解读:欧盟、阿联酋、新加坡三地比较分析
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稳定币作为一种新型支付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和地区也纷纷出台相关监管政策,以规范稳定币的发行和流通。本文将重点分析欧盟、阿联酋和新加坡三地的稳定币监管框架,从监管进程、规范文件、监管部门以及具体监管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欧盟
1. 监管进程和规范文件
欧盟于2023年6月正式发布《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法案),旨在建立统一的加密资产监管框架。该法案中关于稳定币发行的规则已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生效。
2. 监管部门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和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ESMA)负责制定监管框架,并对重要稳定币发行人和服务提供者进行监管。稳定币发行人所在成员国的主管当局也拥有部分监管权力。
3. 监管框架主要内容
a. 稳定币的定义
MiCA法案将稳定币分为两类:
b. 发行人准入门槛
ART发行人需获得成员国主管当局授权,或满足信贷机构资格。对于小规模发行和面向合格投资者的ART,可豁免发行人资质要求,但需提交白皮书。
c. 币值稳定机制和储备资产维持
d. 流通环节合规要求
e. 重要ART特殊规则
满足特定标准的ART被归类为重要ART,其发行人需承担额外义务,如实施风险管理薪酬政策、建立流动性管理制度等。
二、阿联酋
1. 监管进程和规范文件
2024年6月,阿联酋中央银行发布《支付代币服务条例》,明确了"支付代币"(稳定币)的定义和监管框架。
2. 监管部门
阿联酋采用"联邦-酋长国"双轨并行的监管体系。阿联酋中央银行负责联邦层面监管,但不包括DIFC和ADGM两个金融自由区。
3. 监管框架主要内容
a. 稳定币的定义
条例将稳定币定义为"旨在通过参考法定货币或以相同货币计价的另一种稳定币的价值来维持稳定价值的虚拟资产"。
b. 发行人准入门槛
稳定币发行人需在阿联酋注册成立,获得中央银行许可,并满足初始资本要求。
c. 币值稳定机制和储备资产维持
d. 流通环节合规要求
三、新加坡
1. 监管进程和规范文件
2019年12月出台《支付服务法》,2023年8月发布《稳定币监管框架》,适用于与新加坡元或G10货币挂钩的单币种稳定币。
2. 监管部门
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负责监管。
3. 监管框架主要内容
a. 稳定币的定义
仅规范在新加坡发行且与新加坡元或G10货币挂钩的单币种稳定币。
b. 发行人准入门槛
发行人需满足基本资本要求、业务限制要求和偿付能力要求。
c. 币值稳定机制和储备资产维持
d. 流通环节合规要求
发行人需承担法定赎回义务,5个工作日内按票面价值赎回。
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欧盟、阿联酋和新加坡在稳定币监管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
三地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稳定币监管框架,对发行人资质、储备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欧盟的监管框架最为细致,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稳定币采取分层监管。
阿联酋采用联邦与自由区并行的特殊监管体系,为创新预留空间。
新加坡的监管范围最为严格,仅针对单币种稳定币,对储备资产的要求也最为严格。
总体而言,各地监管框架均体现了对金融稳定和投资者保护的重视,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为行业发展预留了空间。随着稳定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监管政策也将持续完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