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先锋:去中心化存储与计算平台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前景

Web3的未来:去中心化存储与计算的融合

下一代互联网Web3的基石将建立在共识、存储和计算三大支柱之上。区块链技术掀起了去中心化革命的浪潮,而Web3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理念,致力于实现整个互联网的去中心化。

在去中心化存储领域,点对点网络的兴起创造了一个全球化、无需信任且不可篡改的数据存储系统。作为该领域的先驱,某存储平台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确保了数据的永久性、不可变性和抗审查能力,满足了NFT和去中心化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预测,到2026年,全球数据生成量将达到惊人的221,000艾字节(EB)。为了便于理解,这相当于约231.7亿TB的数据量。如此庞大的数据规模凸显了去中心化存储协议的巨大市场潜力。

除了在存储领域的优势,该平台还积极拓展去中心化计算领域。其推出的新型计算系统旨在将大规模AI模型与智能合约技术相结合,融合了高速区块链的性能与去中心化项目所需的可验证性。

全球AI市场预计在未来十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到2032年有望达到约2,575.16亿美元的规模,年增长率高达19%。去中心化AI技术有望解决传统机器学习中存在的透明度和控制权问题,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AI生态系统,同时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该平台在去中心化存储和计算领域的创新使其成为Web3运动的领军者,不仅满足了行业关键需求,也极大地拓展了其市场潜力。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技术创新与协议设计

某去中心化存储平台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一次性付费实现数据的永久存储。该系统由两个关键组件构成:分布式存储层和人机交互层。

分布式存储层负责处理存储订单并复制数据。它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共识机制,要求节点在接受新数据之前必须提供对先前上传数据的加密访问证明,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分布式存储层之上是模仿万维网的人机交互层。与传统网页不同,这一层上的内容一旦上传就无法更改,确保了网站和去中心化应用的不可变性。

该平台还支持智能合约功能。不同于以太坊等传统区块链网络,其智能合约仅在请求执行的本地机器上计算状态,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可扩展性。

平台的原生代币用于支付存储费用,这些费用被存入一个专门的基金,用于补偿矿工并确保长期的存储和网络维护成本得到覆盖。用户在存储文件时支付一次性费用,大部分费用进入存储基金。该基金的设计基于保守的存储成本下降假设,旨在无限期地覆盖存储成本。历史数据显示,存储成本的年均下降率约为30.57%,这进一步支持了该协议的长期可行性。

网络中的矿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奖励,包括交易费用、通胀性代币发行(发行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少)以及来自存储基金的支付。

该平台的代币经济模型包括初始发行的5500万代币,以及1100万的通胀性发行。这些新增发行将逐步减少,直到总流通量达到6600万代币。值得注意的是,该协议没有采用代币销毁机制,而是保持固定的供应量。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网络升级与社区发展

2023年底,该平台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社区事件,涉及到对某个重要生态系统成员的分叉提议。这一事件引发了社区的广泛讨论和反思,最终通过沟通和澄清得以化解,展现了去中心化社区的自我调节能力。

2024年3月,该平台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网络升级,引入了协调挖矿机制,允许多个节点协同工作,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效率和算力。此次升级还增加了对矿池的支持,使矿工能够更有效地共享资源。同时,协议变更提高了单块解决方案的难度,以促进更完整的数据副本生成,并引入了新的定价措施。尽管最初存在一些争议,这些变化最终被社区接受,平台的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也推动了其代币价格的上涨。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创新计算平台的崛起

该平台最近推出的创新计算系统将区块链的安全性与传统云计算平台的效率和可扩展性相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计算范式。通过利用强大的存储基础设施,这一系统解决了零知识机器学习(zkML)在可扩展性和效率方面的挑战,提供了一个透明、可验证的计算环境。

该系统采用并行处理技术,能够在大规模上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极大地优化了资源分配效率。其开放的数据协议提供了灵活和模块化的设计,便于系统的升级和组件替换。

作为该系统的核心,一个去中心化操作系统允许开发者运行类似于智能合约的命令行进程。它结合了传统云服务器操作的便利性和去中心化处理的优势。该系统使用Lua编程语言,支持创建与各种虚拟机兼容的区块链应用。

这一创新平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允许智能合约在预定时间自主执行,无需用户触发,为真正自主的区块链应用铺平了道路。这一特性使得数据密集型应用,如游戏化代币系统或AI聊天机器人,能够高效地与底层存储层进行数据交换。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市场竞争与性能比较

在去中心化存储领域,该平台面临着来自其他项目的竞争。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专注于通过低成本的临时存储来颠覆传统存储市场,而该平台则致力于创造一个全新的永久存储市场。未来几年,这种不同策略的竞争将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在区块链性能方面,该平台最近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2月下旬,其交易处理能力达到了每秒超过600笔,成为吞吐量最高的无许可区块链之一。考虑到新推出的计算系统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一成就尤为瞩目,其每秒交易数(TPS)已经超过了一些知名的区块链项目。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团队背景与融资历程

该项目由两位在英国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者共同创立。他们的灵感来源于一次苏格兰的徒步旅行,结合了技术洞察力和创新愿景,最终促成了这个基于区块链的永久数据存储平台的诞生。

项目通过多轮融资成功筹集了大量资金,包括种子轮前、种子轮、两次社区代币销售以及私募轮。知名投资机构如某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风险投资部门和著名的科技投资公司都参与其中。2020年的公开代币发行进一步巩固了项目的财务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采用DAO治理模式,确保了社区在决策和投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生态系统发展

该平台已成为Web3生态系统中一个充满活力的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其生态系统中包含了超过130个基于该平台的项目。网络已经处理了超过10亿次链上交易,充分展示了其日益增长的采用率和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发展前景分析

积极因素

  1. 新计算系统的推出提升了平台在AI领域的重要性。
  2. 超并行架构促进了AI模型的高效训练和部署。
  3. 模块化设计为开发DeFi应用提供了理想环境。
  4. 社区对潜在的早期采用者空投抱有期待。
  5. 新计算系统解决了zkML的可扩展性和效率挑战。
  6. 2023年网络交易量显著增加,每月处理约1亿笔交易。
  7. 预计2024年交易量将进一步上升,新系统将从测试阶段过渡到全面运营。

潜在风险

  1. 新系统测试阶段可能暴露技术问题,包括安全漏洞和网络访问问题。
  2. 新系统在链上有效扩展AI模型的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3. 新旧代币的整合可能面临挑战,带来额外的不确定性。
  4. 尽管有最新进展,平台仍可能在可扩展性方面面临挑战。
  5. 新计算系统及其与现有存储网络的整合仍处于早期阶段,可能出现意外的技术和运营问题。
  6. 关于潜在空投和代币经济变动的猜测可能导致代币价值的显著波动。

总的来说,该平台在去中心化存储和计算领域的创新为其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实现和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战。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在Web3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赋能Crypto+AI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8
  • 分享
评论
0/400
ApeWithAPlanvip
· 07-13 15:44
兄弟们冲了 新一波web3热潮来了
回复0
DAO治理专员vip
· 07-12 15:44
*叹气*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95%的去中心化存储项目因代币经济学不佳而失败。激励模型分析在哪里?
查看原文回复0
币本位思维vip
· 07-11 20:15
区块链老韭菜了属于是
回复0
炒币老母亲vip
· 07-10 17:39
现在的Web3啥啥啥都要去中心化。。
回复0
GmGmNoGnvip
· 07-10 17:39
噢 这波算是上车了
回复0
Token新手指南vip
· 07-10 17:36
温馨提示:行业数据显示92%的Web3项目昙花一现,建议新手从基础知识学起,避免盲目跟风投资。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回复0
Blockblindvip
· 07-10 17:23
5555啥时候能普及啊
回复0
分叉自由主义者vip
· 07-10 17:16
乐观主义去中心化信仰者 革新才能改变世界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