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虚拟信用卡在中国大陆面临非法经营风险 服务商需谨慎合规
虚拟信用卡业务在中国大陆面临的法律风险
近年来,随着数字支付的迅速发展,虚拟信用卡成为了在线购物、服务订阅等跨境支付场景下的重要工具。然而,这类业务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合法性存在争议。
虽然提供虚拟信用卡服务的平台通常注册在境外,并取得相关资质,但其技术团队、运营推广和客服人员往往位于中国大陆。目前已有一些虚拟信用卡平台被司法机关以非法经营罪立案调查,但在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此类商业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还需要具体分析。
虚拟信用卡的发展历程
虚拟信用卡在中国并非新生事物。早在2013年左右,就有平台开始尝试,但因政策限制而受阻。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跨境电商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虚拟信用卡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新型支付工具。
虚拟信用卡的主要应用场景
虚拟信用卡虽然称为"信用卡",但实际上需要预充值才能使用。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境外主体经营的合法性问题
将公司主体设在境外并取得相关资质,并不意味着可以在中国大陆合法展业。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且金融牌照有国界。仅持境外牌照在境内展业属非法金融活动。
虚拟信用卡业务是否属于"已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务",以及能否在境内取得相关牌照,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目前,这类业务在用户权益保护和反洗钱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虚拟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
虚拟信用卡平台在中国大陆展业可能涉及"支付结算类"或"买卖外汇类"非法经营罪:
风险防范建议
虽然虚拟信用卡作为创新支付工具具有发展潜力,但服务商在中国大陆展业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建议虚拟信用卡服务商:
通过这些措施,服务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同时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