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tcoin Pizza Day#
15年前的今天,两张比萨饼以10,000 BTC的价格购买——标志着加密货币的首次现实世界使用。那笔传奇交易已成为比特币取得多大进展的象征。
现在,比特币突破了110,000美元,回顾反思是很难避免的。在这个新的历史新高点,你的比特币会成为下一个“披萨”吗?你会花掉它,还是继续HODL?
🔵 #BTC Market Cap Hits ATH#
根据CoinGecko的数据,比特币的总市值已超过2.16万亿美元,打破了2025年1月20日创下的2.1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你认为牛市正式回来了么?这次反弹在长期内可持续吗?你会现在获利了结,还是继续增加你的仓位?
🔵 #Is the Altcoin Rally Next?#
比特币突破了110,000美元的关口,达到了新的历史高点。这是否为山寨币赶上并反弹打开了大门?
目前,人工智能代理仍然是加密货币与主流叙事交汇处的核心主题。您认为哪些行业和代币最有可能率先起飞?
🔵 #GENIUSAct Motion Passed#
专注于稳定币的GENIUS法案已通过69票支持、31票反对的动议,正式进入修正阶段。随着稳定币成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立法可能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使用上述建议的主题发布内容,分享您的见解和交易策略——每天发布都能获得社区成长积分!
📌 每日发布
《经济学人》开炮:加密货币已成「终极沼泽资产」卷入美国政治,违背去中心化初衷
《经济学人》发表专文,直言加密货币已从对抗权威的金融革命沦为「终极沼泽资产」,卷入美国权力核心与利益输送,川普家族更因迷因币炒作而有利益冲突争议。 (前情提要:美股+美元下跌,但美债殖利率飙高,为何经济学人说这是个极度危险讯号?) (背景补充:经济学人:拥抱比特币的萨尔瓦多,怎么越来越穷了?) 国际权威杂志《经济学人》于 15 日以「加密货币已成为终极沼泽资产」为题,严厉批判加密货币已背离其「金融革命」的初衷,并深度卷入美国政治权力运作。 该杂志认为,加密货币行业已深深根植于美国公民生活,其影响力及与行政部门的关系甚至超越传统金融业。 《经济学人》:加密货币沦为政治游说与利益输送工具 《经济学人》指出,比特币原被视为对抗通膨、去中心化的金融革命工具,如今随着加密货币支持者积极游说监管机构、捐助选举活动,加密货币已经与美国政治产生复杂纠葛。文章举例道: 川普的儿子们正在全球推广他们的加密货币事业。此外,川普那些最大手笔的迷因币投资者,也将和他共进晚餐。 如今,第一家庭的资产估值已达数十亿美元,加密货币很可能已成为他们财富的最大来源。 相较之下,《经济学人》肯定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司法管辖区在数位资产监管上取得的清晰进展,而没有「失控的利益冲突」。 该杂志警告,美国的加密货币产业需要从内部拯救自己,以及新的监管,以确保风险不会外溢至整个金融体系。倘若政客因畏惧该产业的选举力量而未能对加密货币进行适当监管,长期后果将十分不利。 有前景的方向仍存在 尽管批判严厉且市场仍充斥大量投机,《经济学人》仍指出,加密货币逐渐获得主流金融机构与科技巨头的重视。其中,实体资产代币化(RWA)是文章明言极具潜力的方向,BlackRock、Franklin Templeton 等美国大型机构已积极布局。 当前数位资产最常见的应用仍为支付场景,许多产业企业已在跨境或结算中采用稳定币。而在高通膨与银行体系薄弱的开发中国家,加密货币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早期理想主义者所期望的功能定位。 《经济学人》的「终极沼泽资产」之说,不只是对加密货币现况的批判,更是一记针对其失落初衷的警钟。当加密理想走向权力交易,加密产业究竟会继续深陷于政治与投机交织的沼泽,还是透过制度重建与技术创新重新蜕变,将成为所有参与者无法忽视的关键命题。 相关报导 《经济学人》喊:2025是「AI Agent」时代,但须注意三点困难 经济学人报告》机构投资者「持续增持」加密资产,乐观看待后市 经济学人喊「台湾缺电」AI发展将受限!前Google执行长施密德:电力是重大瓶颈 〈《经济学人》开炮:加密货币已成「终极沼泽资产」卷入美国政治,违背去中心化初衷〉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