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品牌战略重磅升级
启用全球域名 Gate.com,全新 Logo 同步上线!
以更简洁、高辨识度、全球通用的视觉语言,开启从领先到引领的新征程!
✨ 三大战略升级:
1. 用户至上:服务全球 2300 万用户,储备金率 128.57% 稳居行业前列
2. 技术创新:率先采用零知识技术验证储备金安全性
3. 全球合规:Gate 是全球少数具备多地区合法运营能力的加密平台之一
正如 12 周年盛典宣言,我们正朝“超级独角兽交易所”进化。
全新品牌标识不仅是 Gate 大门的开启,更是通向加密未来的信任桥梁!
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5055
#GateCom # #GateNewLogo#
大英博物馆将丢勒的名作《犀牛》转化为银质雕塑并嵌入比特币区块链
近期,大英博物馆与Asprey Studio合作,将德国文艺复兴先驱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1515 年经典名作《犀牛》重新创作为11件纯银雕塑。新创作的每件雕塑都刻有独特的数字铭文,并嵌入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中,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出处可追溯。
丢勒当年在创作这幅《犀牛》版画时,从未见过真正的犀牛,仅根据文字描述完成,展现了他对未知事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原作素描仍然由大英博物馆收藏。
这些银质雕塑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包括先将雕塑模型进行数字分割再焊接成型。每件雕塑都带有“父子铭文”,其中“父”代表大英博物馆和Asprey Studio,而“子”则代表具体的雕塑作品。买家在购买时会先收到数字铭文凭证,而雕塑本身则需要数月时间定制完成。
Asprey Studio首席创意官Ali Walker表示,此举是为了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出处的可追溯性,而不是单纯将原作转化为NFT。此外,相信丢勒如果在世,一定会很适应现代艺术圈的数字确权方式。
这并非大英博物馆首次试水数字领域,该馆早前已通过LaCollection平台发行了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等艺术家的NFT作品,并与The Sandbox合作构建元宇宙艺术体验。
此次与Asprey Studio合作再次凸显了大英博物馆在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融合方面的创新,为艺术品认证与保护开辟了新路径。
结语:
这场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不仅为丢勒的经典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区块链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巨大潜力。
无论是银雕作品的区块链存证,还是大英博物馆的数字化创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链上未来。
你认为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区块链艺术 # 大英博物馆 #丢勒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