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生態崛起 代幣表現亮眼 市值或創新高

在過去兩個月裏,市場對 Hyperliquid 的未來展望出現了明顯的分歧。有人將其比作 FTX 2.0,而另一些人則對其前景保持樂觀。

最近,某平台代幣價格突破 44 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從某知名人士的大膽操作開始,Hyperliquid 及其代幣價格的持續漲,似乎已經擺脫了先前的陰霾,開啓了新的發展篇章。

在代幣強勢表現的推動下,相關生態系統也在悄然發展壯大。生態建設者們如何看待這個新興的生態系統?Hyperliquid 及其生態與其他知名平台有何不同?從市值角度來看,其代幣當前是被高估還是低估了呢?

帶着這些疑問,我們採訪了某借貸平台的聯合創始人。

創建借貸平台的心路歷程

問:能否簡單介紹一下你們的借貸平台?

答:我們的平台類似於 Hyperliquid 生態系統中的 AAVE,是唯一獲得官方完全許可運行最新代碼的項目。我們提供借貸服務,用戶可以使用生態代幣作爲抵押進行借款。我們還提供閃電貸功能,允許用戶執行各種策略。

除了這些核心功能外,基於我們對自身"金融基礎設施"的定位,我們還提供基礎的流動性通道、鏈上風險管理機制以及其他應用可以接入的資產抵押信貸額度。通過簡化復雜性並提供深度、可組合的流動性,我們致力於成爲生態系統中首選的收益層——用戶可以在這裏讓閒置資產獲得收益,也可以爲任意策略獲取槓杆。

目前,我們正專注於引入針對 Hyperliquid 生態的新功能,比如將 HLP 金庫代幣化。用戶可以通過我們的平台向 HLP 金庫進行存款,這部分存款會以代幣的形式返還給用戶,相當於 HLP 金庫存款的"憑證"。這個代幣可以在平台上當作抵押品來借出穩定幣,這意味着用戶能夠撬動更多的資金,往 HLP 金庫裏存入更多的錢從而實現更高的收益。

我們也在探索將永續合約倉位作爲抵押物的可能性,希望能夠改變長期持倉在中心化交易所上無法發揮更多作用的局限性。用戶將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開倉,這個倉位會通過我們的代碼在 Hyperliquid 上真實地被創建,同時得到代表倉位的代幣化憑證。這樣,如果想要開一個長線的比特幣多單或空單,就可以在保持開倉狀態的同時把倉位作爲抵押物去借出穩定幣來做更多的事情。我們對這項創新也非常期待。

問:兩個多月前某事件發生時,你們對 Hyperliquid 的信心是否有受到過動搖?你當時怎麼看待這個事件,又怎麼看待 Hyperliquid 在事件發生後的處理?

答:我認爲他們一開始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那些在平台上線但流動性低的代幣。有聰明的用戶或實體利用了這個漏洞,不過總體來看,團隊處理得非常迅速、非常負責任。

這也讓我對 HLP 金庫的信心更強了。自從它上線以來,這個金庫就賺了很多錢——我記得總收益已經超過 6000 萬美元,這是其他任何做市金庫都無法比擬的。而且現在他們還爲金庫設置了兩個不同的風險參數,我覺得這讓它比以前更"無懈可擊"了。

總的來說,我認爲這個團隊非常專業,他們做出的決策都是站在用戶利益角度上的。

Hyperliquid 與其他平台的對比

問:Hyperliquid 及其生態系統和其他知名平台相比,有哪些相似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答:表面上看,它們都是高性能的交易所加上配套的智能合約網路,但這種表面的相似掩蓋了它們在架構上的根本分歧。

Hyperliquid 選擇的是"透明至上":每一筆交易、資金變動和清算都直接在鏈上執行,留下不可更改的公共審計記錄。而某些平台則有意將訂單簿和風控引擎封閉在服務器內,外部無法獨立驗證其訂單深度或償付能力。某些公鏈也繼承了這種不透明性——因爲交易所最深的流動性從未真正進入其鏈上生態系統。

真正的分水嶺在於 HyperEVM——這是 Hyperliquid 獨有的執行層,內建預編譯合約和交互代碼接口。這些預編譯功能允許任何開發者只需一次調用就能訪問 Hyperliquid 的完整訂單簿。流動性不再是"圍牆花園",而成爲"公共資產";鏈上策略無需通過封裝資產或碎片化 AMM 來間接接入中心化級別的深度。

這種架構選擇,帶來了其他平台所不具備的組合能力。例如,一個 BTC-USDC 的永續合約可以直接從 HyperEVM 的智能合約中開設,並被代幣化成類似 ERC-721 的資產。這筆持倉本身就成爲可移動的抵押品——可以場外轉讓、用於借貸協議如我們的平台、或打包進結構化產品中,而無需平倉。在某些中心化平台上,永續合約只能被鎖在交易所內,無法鏈上提現、轉移或再質押。

由於 HyperEVM 原生將訂單路由至 Hyperliquid,本金效率得以保留。無論是金庫、機器人還是普通用戶的錢包,只需一次合約交互就能獲取"訂單簿可提供的最大量",從而消除鏈上衍生品常見的基差風險和滑點。而在某些公鏈上開發者則必須通過 AMM 模擬流動性,或依賴鏈下做市商,導致延遲增加、系統更復雜。

綜上,這些設計決策造就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開發體驗:

  • Hyperliquid 縮小了去中心化金融可驗證性與頂級中心化交易所深度之間的差距;

  • 某些平台則繼續分割這兩個世界——真正的流動性只存在於中心化核心,鏈上僅提供有限的外圍透明度。

問:爲什麼像某知名交易者這樣的大戶熱衷在 Hyperliquid 上開單?和其他能夠實現鏈上永續合約交易的平台相比,Hyperliquid 有什麼獨到之處?

答:對該交易者來說,吸引他的並不是點差或資金費率,而是"節目效果"。Hyperliquid 完全鏈上的訂單簿會實時廣播每一筆大額持倉,使得大額交易變成一場可以逐秒圍觀的公開好戲。他充分利用了這種可見性——故意開設了一個超大規模的多頭倉位,任何人都能看到他的爆倉價格,從而制造持續不斷的關注:表情包、評論、數百萬次曝光,而這些在那些半透明的平台上根本無法實現。

有些人認爲這是一個精心策劃的營銷操作。該交易者在放大他倉位所帶來的緊張氛圍後,聲稱"做市商在 Hyperliquid 上獵殺了他的倉位",並呼籲交易者遷移到某中心化平台;時機頗爲巧合,我認爲他很可能是受到了某種激勵,才發表了這樣的言論。

HyperEVM 的現狀與未來展望

問:HyperEVM 上已經有了一些跑出來的原生資產,比如某些代幣和 NFT 系列等。你覺得 HyperEVM 未來能夠像其他公鏈那樣受到用戶的追捧嗎?

答:坦白說,我不太關注這些代幣,所以不太了解情況。但我認爲,隨着 HyperEVM 的性能越來越強,能夠處理更多交易,或者說提高 Gas 上限,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交易這類資產感興趣。就像某些公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那一波熱潮,而這些公鏈能在鏈上以極低 Gas 成本每秒處理上千筆交易的網路。

如果沒有這些代幣,用戶的使用需求可能也不會那麼強烈。我覺得 Hyperliquid 的社區很有凝聚力,將來肯定也會有屬於 HyperEVM 的熱門資產跑出來。

問:當前 HyperEVM 的發展情況在你看來如何?有什麼還需要改進的?

答: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 HyperEVM 上交易,這導致大量交易被發送到小區塊中。但這些小區塊的 Gas 上限只有 200 萬,這意味着每個區塊能容納的交易數量非常有限,一旦填滿,就需要支付更高的 Gas。

當時 Gas 成本一度飆升到每筆交易 20 美元左右,非常高。團隊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們迅速做出調整,把小區塊的出塊時間從之前的 2 秒縮短爲 1 秒,這樣就能讓更多交易更快地通過,也有助於降低 Gas 壓力。

只要社區有這樣的反饋,HyperEVM 就會持續改進和成長。Hyperliquid 團隊始終在努力幫助社區,盡可能提供支持。現在當然他們有自己的發展路徑,專注於他們手上的事情,社區也在自己運轉。但當社區的呼聲變大時,團隊還是會站出來傾聽幫助大家,這一點我們都非常感激。

問:如果把 Hyperliquid 的代幣和其他平台的代幣進行對比,你覺得現在是低估、高估還是正常表現?

答:低估。

即使只是單純公鏈幣對比公鏈幣,Hyperliquid 的代幣至少還有 5 倍的漲空間。如果把某些平台作爲交易所的價值疊加到其代幣上,同時也把 Hyperliquid 作爲交易所的價值疊加到其代幣上的話,我認爲空間會更大。Hyperliquid 每天都在回購價值約 300 萬美元的代幣,按年算就是大約 10 億美元的買盤。

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Hyperliquid 代幣的市值可能在今年年底達到一個驚人的水平。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9
  • 分享
留言
0/400
MetaLord420vip
· 10小時前
谁总觉得是下一个ftx啊
回復0
盲盒受害者vip
· 16小時前
高空抛物了属于是 小心再腰斩
回復0
MEVNewHuntervip
· 07-16 17:22
新韭菜入场收割机准备就绪
回復0
智能合约收藏家vip
· 07-15 20:27
44刀就起飞?还能再高点!
回復0
BearMarketBardvip
· 07-15 20:27
又一个想学ftx的 冲吧冲吧
回復0
稳定币焦虑症vip
· 07-15 20:13
这么涨下去 我都不敢做空了
回復0
GateUser-e51e87c7vip
· 07-15 20:07
踩雷ftx好吃过亏了 别样的玩法也怕嘞
回復0
MEV迷踪侠vip
· 07-15 20:07
抄底买了三倍!牛市稳了!
回復0
GasFeeCrybabyvip
· 07-15 20:03
又见庞氏升级版?
回復0
查看更多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