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加密貨幣成職務犯罪新工具 執法部門面臨偵查挑戰
加密貨幣時代下的職務犯罪:新形式與新挑戰
近期,多起涉及加密貨幣的職務犯罪案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這些案件不僅暴露了一些公職人員和企業員工的違法行爲,也凸顯了加密貨幣在非法利益輸送中的新角色。本文將就近期發生的幾起重大案件進行分析,探討加密貨幣時代下職務犯罪的新特點和執法部門面臨的新挑戰。
近期重大涉幣職務犯罪案件回顧
證監會高官涉幣案
不久前,一則關於證監會科技監管司原司長嚴重違紀違法的公告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官員被指濫用監管權力,在信息技術系統服務機構業務拓展、軟硬件採購等方面爲他人謀取不當利益,並利用虛擬貨幣進行權錢交易。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爲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爲構成受賄罪。受賄金額達到3萬元即可立案,刑期和罰金隨受賄金額的增加而加重。
北京1.4億元虛擬貨幣職務侵佔案
2023年12月,北京檢察機關披露了一起涉及1.4億元的職務侵佔案。2020年至2021年間,某科技公司員工馮某利用職務便利,與他人共謀騙取公司服務商獎勵金1.4億餘元。
犯罪嫌疑人隨後通過多個境外虛擬幣交易平台將贓款轉換爲加密貨幣,並利用"混幣器"試圖掩蓋資金來源和性質。案發後,馮某主動退還了92枚比特幣,總計追回贓款約8900萬元。
由於馮某並非國家工作人員,其行爲涉嫌構成職務侵佔罪。根據最新修訂的立案追訴標準,職務侵佔金額達3萬元即可立案,相比此前的6萬元門檻有所降低。
涉幣職務犯罪案件的關鍵信息解讀
這些案例揭示了加密貨幣時代下職務犯罪的一些新特點:
執法機關的偵查能力顯著提升。即使犯罪分子使用多個交易平台和混幣器,執法部門仍能成功追查資金流向。這表明,混幣器等工具已不足以有效隱藏犯罪行爲。
追回贓款仍較依賴犯罪嫌疑人的配合。由於加密貨幣的特殊性,如果資金被轉移到境外或存儲在冷錢包中,執法機關往往難以直接追回,需要犯罪嫌疑人的主動配合。
加密貨幣成爲新型利益輸送工具。其匿名性和跨境特性使其成爲一些人眼中的"理想"受賄媒介,但同時也因其交易的可追溯性成爲有力的犯罪證據。
結語
隨着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和傳統金融體系的融合,預計涉及加密資產的職務犯罪案件可能會增多。這對執法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其加強對加密貨幣的認知和技術手段的升級。同時,這也警示了公職人員和企業高管,加密貨幣並非規避法律的安全港,切勿心存僥幸觸犯法律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