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3000萬紀念】曬出我的Gate時刻,解鎖限量好禮!
Gate用戶突破3000萬!這不僅是數字,更是我們共同的故事。
還記得第一次開通帳號的激動,搶購成功的喜悅,或陪伴你的Gate週邊嗎?
📸 參與 #我的Gate时刻# ,在Gate廣場曬出你的故事,一起見證下一個3000萬!
✅ 參與方式:
1️⃣ 帶話題 #我的Gate时刻# ,發布包含Gate元素的照片或視頻
2️⃣ 搭配你的Gate故事、祝福或感言更佳
3️⃣ 分享至Twitter(X)可參與瀏覽量前10額外獎勵
推特回鏈請填表單: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2
🎁 獨家獎勵:
🏆 創意大獎(3名):Gate × F1紅牛聯名賽車模型一輛
👕 共創紀念獎(10名): 國際米蘭同款球員衛衣
🥇 參與獎(50名):Gate 品牌抱枕
📣 分享獎(10名):Twitter前10瀏覽量,送Gate × 國米小夜燈!
*海外用戶紅牛聯名賽車折合爲 $200 合約體驗券,國米同款球衣折合爲 $50 合約體驗券,國米小夜燈折合爲 $30 合約體驗券,品牌抱枕折合爲 $20 合約體驗券發放
🧠 創意提示:不限元素內容風格,曬圖帶有如Gate logo、Gate色彩、週邊產品、GT圖案、活動紀念品、活動現場圖等均可參與!
活動截止於7月25日 24:00 UTC+8
3
空氣項目爲何能在加密貨幣領域引爆資金狂潮
加密貨幣領域的"空氣項目"爲何備受青睞?
在加密貨幣世界中,一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些僅有一個精美網站,卻沒有實質性產品的項目,往往能夠輕鬆募集到數百萬美元的資金。這種現象並非單純的運氣或騙局,而是博弈論在幕後發揮作用的結果。
這種情況讓人想起美劇《硅谷》中的一個場景:那些沒有營收的公司,其估值反而高於真正盈利的公司。風險投資人的解釋是,如果展示了營收,人們就會追問具體數字,而這個數字永遠不夠高;但如果沒有營收,人們就可以暢想無限的可能性。
在加密貨幣領域,這一邏輯被推向了極致:項目越虛無縹緲,籌集到的資金就可能越多。這並不是一個缺陷,反而成爲了該領域最具盈利潛力的特徵之一。
現實對估值的限制
當一個項目擁有切實可行的產品時,它就不得不面對一些令人不快的現實:
相比之下,如果一個項目僅有白皮書,其潛在價值就只受限於人們的想象力。這造成了一種奇怪的局面:認真做事的項目反而可能受到市場的懲罰。
完全信息博弈
在加密貨幣募資過程中,主要參與方包括:
對於沒有產品的項目創始人來說,最佳策略顯而易見:
表述越模糊,就越難被證僞。功能越少,失敗的機會也就越少。
爲何沒人要求更好的結果
博弈論中著名的"囚徒困境"揭示了人們爲何會做出損人不利己的選擇。加密貨幣投資也存在類似情況:如果每個人在投資前都要求看到可行的產品,市場會更加健康。
然而,任何等待的人都可能錯失早期的豐厚回報。最早入場的投資者通常獲利最多,即便項目最終失敗也是如此。
因此,每個投資者看似明智的行爲(僅憑承諾就早早入場),卻可能導致對所有人不利的結果(重視噱頭而輕視實質)。
夢想與現實的交易
一個僅有一篇文章的項目,可以宣稱將徹底改變一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價值。而一個有實際代碼的項目則必須應對:
這就產生了所謂的"扯淡溢價"——因完全不受現實約束而獲得的估值溢價。
協同炒作
當沒人能分辨項目質量時,大家都會尋找相同的信號:
沒有產品的項目可以將所有資源用於制造這些信號,而不是進行實際開發。在營銷上投入越多,用於開發的資源就越少。在加密貨幣領域,營銷往往比開發更爲重要。
現實案例:無產品的明星項目
加密貨幣領域有許多項目,它們在沒有實際產品的情況下獲得了巨額融資:
這些例子都遵循一個共同模式:承諾越抽象或技術上越復雜,籌得的資金就越多,最終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爲何這種情況難以改變
從邏輯上講,投資者應該要求看到可行的產品。但博弈論解釋了爲何這種情況難以改變:
這就是爲何沒有產品的項目往往能比那些真正開發實用產品的項目籌到更多資金。這不是遊戲規則出了問題,而是有人太擅長利用這些規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