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d測試網驚豔亮相 TPS達5200 引領Layer1新賽道

Monad: 新一代高性能Layer1區塊鏈的崛起

在區塊鏈技術迭代浪潮中,Monad作爲2024年獲得大額融資的明星項目,正以"完全兼容EVM的高性能區塊鏈"改寫Layer1競爭規則。該項目由多家頂級資本領投,於2025年2月19日啓動覆蓋880萬以太坊地址的公共測試網,展現出強勁的技術實力。本文將解構其技術突破路徑,驗證測試網數據的含金量,以及市場競爭等內容,揭示這個可能顛覆行業格局的新星項目。

一、技術創新:四個維度技術突破,構建高性能護城河

Monad定位爲"完全兼容EVM的高性能區塊鏈",旨在通過四大技術創新實現性能飛躍,解決以太坊網路的可擴展性瓶頸,同時保持EVM兼容性,打造一個高效、用戶友好的區塊鏈網路,以支持大規模的實際應用。

(1) Monad BFT共識機制

  • 流水線BFT:將傳統BFT的三階段並行化,區塊確認時間壓縮至0.8秒
  • 動態驗證者集:初始100節點通過信譽評分動態調整,作惡節點快速剔除
  • 抗女巫設計:引入硬件指紋認證,單實體最多控制3%驗證權

(2) 執行層革命:EVM多線程化

  • 依賴關係圖譜:構建DAG自動識別可並行交易包
  • 衝突解決機制:設立"爭議緩衝區"處理衝突交易,減少重復執行
  • Gas優化器:重構Gas計算模型,常見DeFi合約節省費用

(3) 存儲創新:MonadDB狀態數據庫

  • 三級存儲架構:內存、SSD和HDD混合存儲方案
  • 狀態證明輕量化:採用zk-STARK生成存儲證明,提升驗證速度

(4) EVM兼容性

  • 完整支持以太坊最新操作碼及預編譯合約
  • 創新"狀態分片預編譯"技術,降低復雜合約Gas消耗
  • 提供EVM+開發者套件,支持智能合約一鍵遷移

測試網30分鍾覆蓋880萬用戶,融資2.44億美元的Monad能否成爲下一代L1 新星?

二、測試網啓動,數據揭示Monad爆發潛力

2025年測試網啓動創下行業裏程碑:

  • 30分鍾完成880萬地址空投,峯值TPS達5,200
  • 12小時內處理3.34億次RPC請求,API響應時間穩定
  • 開發者工具鏈集成度高,主流框架無縫對接

測試網30分鍾覆蓋880萬用戶,融資2.44億美元的Monad能否成爲下一代L1 新星?

三、Monad市場競爭與生態潛力

Monad在性能、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適合多種應用場景:

  • 去中心化金融 (DeFi):快速交易和低延遲
  • 非同質化代幣 (NFT):支持大規模市場
  • 區塊鏈遊戲:實時互動體驗
  • 供應鏈管理:高效跟蹤和驗證

四、安全攻防:創新背後的風險預警

從區塊鏈安全角度,Monad可能存在以下風險:

共識層挑戰

  • 初始驗證者集中心化風險
  • 質押經濟模型尚未明確

執行層隱患

  • 並行交易依賴檢測需進一步驗證
  • EVM兼容性可能導致歷史漏洞復現

存儲層考驗

  • SSD數據驗證機制需防範攻擊
  • 數據恢復存在潛在風險

用戶防護指南

  • 優先選用經過審計的DApp
  • 測試網階段謹慎使用私鑰
  • 啓用交易依賴檢測插件
  • 大額交易設置冷卻期
  • 謹慎籤名未驗證的合約

測試網30分鍾覆蓋880萬用戶,融資2.44億美元的Monad能否成爲下一代L1 新星?

五、結語

Monad的技術創新揭示了區塊鏈演進向系統級架構創新的趨勢。其在保持EVM生態繼承性的同時,實現了顯著的性能提升。然而,真正的挑戰將在主網上線後出現,包括抗攻擊能力、執行效率和去中心化程度的平衡等。

未來18個月將是關鍵觀察期,主網壓力測試數據、生態遷移比例和節點分布等指標將決定Monad的成敗。雖然在技術上已佔據優勢,但區塊鏈世界的終極競賽仍將是生態價值捕獲能力的較量。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熊市种菜人vip
· 07-09 05:24
没感觉有啥牛的 还是冲sol
回復0
Gas费破产家vip
· 07-06 09:07
又一个割钱的L1…
回復0
MEV之泪vip
· 07-06 09:03
TPS五千也好意思吹牛批
回復0
tokenomics_truthervip
· 07-06 08:54
智商税又来了 空气真好割
回復0
TxFailedvip
· 07-06 08:41
从技术上讲……又一个L1承诺着月球。通过Solana和他们的“以太坊杀手”梦想,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