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區域加密監管對比:從謹慎到擁抱的演變

加密貨幣監管:全球主要國家態度及風格對比

加密貨幣從小衆走向大衆的過程中,全球各國對其監管態度也在不斷變化。本文將探討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香港這五個地區在加密監管方面的演變歷程和當前立場。

美國:平衡風險與創新

美國在加密監管上的態度較爲模糊,政策也不太穩定。2017年前,監管較爲寬松。2017年後,SEC開始將ICO納入證券法管轄範疇,對加密貨幣的監管逐步收緊。2021年,隨着Gary Gensler擔任SEC主席,美國對加密的態度有所緩和。目前美國仍由聯邦和各州共同監管,尚未形成統一的監管框架。

總的來說,美國希望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爲加密創新留出空間。相比監管,美國更希望在加密技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這種模糊的政策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但也爲創新提供了一定餘地。

日本:穩定且嚴格的監管

日本較早就開始積極爲加密行業制定監管框架。2014年Mt. Gox事件後,日本加強了對加密行業的監管。2016年開始進行相關立法,2017年修改《支付服務法》將加密交易所納入監管。2018年CoinCheck被黑客攻擊後,監管進一步加強。2022年,日本通過了世界首個穩定幣法律框架。

日本的監管政策清晰嚴格,注重行業引導和投資者保護,並不斷完善相關立法。這種穩定可預期的監管環境,有利於加密企業的長期發展。

韓國:逐步收緊,有望合法化

韓國是加密交易較爲活躍的國家,但目前尚未將其納入法律。2017年以來,韓國禁止各種形式的代幣發行,並出臺了一些保護投資者的規定。2021年開始有加密立法的跡象,2022年Terra事件後加速了立法進程。

隨着新總統上任,韓國對加密的態度有所轉變,有望朝着合法化的方向發展。但目前仍在加強監管,並計劃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

新加坡:友好但審慎

新加坡一直對加密持友好開放態度。2014年就開始關注加密貨幣的監管問題,2019年通過《支付服務法》對加密進行立法。新加坡的監管環境較爲寬松,吸引了許多加密企業。

近年來,新加坡在維持友好形象的同時,也在逐步收緊監管,以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總體而言,新加坡的監管政策穩定可預期,但不會過度寬松。

香港:積極轉變,奮起直追

香港在2022年前對加密持謹慎態度。2018年首次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但僅限於證券類加密貨幣。2022年10月,香港政府態度轉變,開始積極擁抱虛擬資產。2023年以來,香港不斷釋放立法信號,計劃將穩定幣納入監管,有望在2023或2024年落實監管安排。

香港正借Web3發展契機,試圖重回加密領域前沿。雖然起步較晚,但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以借鑑,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結語

盡管全球對加密貨幣尚未形成共識,但加強監管已成爲普遍趨勢。適度的監管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各國正在探索適合自身的監管模式。隨着加密監管立法的推進,整個行業有望向更規範、更成熟的方向發展。

同與不同:各國加密監管態度及風格對比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薄饼吃不起vip
· 07-09 15:24
监管才是根本出路
回復0
薛定谔的盈利vip
· 07-09 15:24
监管都是新瓶旧酒
回復0
割肉艺术家vip
· 07-09 15:15
美迟迟不定调太坑
回復0
CodeSmellHuntervip
· 07-09 15:00
各国监管各有套路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