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i 網路(PI)價格從今年早些時期的 2.79 美元高點,快速回調至約 0.49 美元區間波動,引發了社區對後續下跌空間的擔憂。不過,多位專家強調,Pi 價格在短期內不太會跌破 0.40 美元這一關鍵支撐。本文將結合最新消息與市場數據,爲新手投資者深度解讀價格穩定背後的原因及後市展望。
圖:https://www.gate.com/trade/PI_USDT
Pi 當前價格爲 0.4584 美元,24 小時交易量約 60,041,448 美元,較昨日微跌。自從今年年初高點 2.79 美元回落至今,已累計跌幅超過 80%。這一走勢在絕大多數新興公鏈項目中並不少見,尤其是在二級市場流動性尚未完善、投資者恐慌心理集中的情況下。
Pi 網路核心團隊(PCT)持有約 90% 的總代幣供應,具備調控市場供應的強大能力。通過靈活安排代幣解鎖節奏,PCT 能在市場出現大幅拋壓前及時放緩解鎖速度,從而避免流通量突然增加導致的劇烈跌價。雖然這一集中化架構遭到一部分去中心化愛好者的質疑,但對於剛剛起步的生態而言,卻在價格穩定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日線圖而言,Pi 網路在 0.40–0.70 美元區間內形成明顯的支撐與壓力位。下方 0.40 美元作爲歷史最低位,已多次觸及即獲得支撐;上方 0.70 美元則是近期多次反彈遭遇的阻力。在現有供應管控策略下,只要 PCT 繼續穩定解鎖,價格多半會在該區間內橫盤整理,等待新一輪消息或重大合作推動。
除了核心團隊的供應策略,Pi 社區的強烈信仰也是價格穩定的一大動力。相當一部分持幣者相信 Pi 的長期發展前景,寧可持幣不賣,也不會在小幅下跌時輕易離場。這種“硬持”心理幫助阻止了恐慌性拋盤,從而在市場情緒低迷時形成穩定墊腳石。
展望未來,隨着 PCT 逐步放緩解鎖進度,新流通量將進一步減少,市場拋壓也會相應緩解。此外,Pi 官方宣稱已有超過 7,900 款應用在 Pi App Studio 上線,生態建設進程加快,若能落地一批優質 DApp,將有望帶來新一輪關注與資金流入。但短期內,若無重大合作或上線新交易所,價格或繼續在 0.40–0.70 美元區間整理。
總體而言,Pi 網路價格雖然經歷大幅回調,但在核心團隊對 90% 供應的集中控制、社區意志強大以及技術面的多重支撐之下,短期內跌破 0.40 美元的風險較低。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合理預期漲空間不應過高,更應關注項目生態建設進度與實際應用落地,以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資決策。
近日,Pi 網路(PI)價格從今年早些時期的 2.79 美元高點,快速回調至約 0.49 美元區間波動,引發了社區對後續下跌空間的擔憂。不過,多位專家強調,Pi 價格在短期內不太會跌破 0.40 美元這一關鍵支撐。本文將結合最新消息與市場數據,爲新手投資者深度解讀價格穩定背後的原因及後市展望。
圖:https://www.gate.com/trade/PI_USDT
Pi 當前價格爲 0.4584 美元,24 小時交易量約 60,041,448 美元,較昨日微跌。自從今年年初高點 2.79 美元回落至今,已累計跌幅超過 80%。這一走勢在絕大多數新興公鏈項目中並不少見,尤其是在二級市場流動性尚未完善、投資者恐慌心理集中的情況下。
Pi 網路核心團隊(PCT)持有約 90% 的總代幣供應,具備調控市場供應的強大能力。通過靈活安排代幣解鎖節奏,PCT 能在市場出現大幅拋壓前及時放緩解鎖速度,從而避免流通量突然增加導致的劇烈跌價。雖然這一集中化架構遭到一部分去中心化愛好者的質疑,但對於剛剛起步的生態而言,卻在價格穩定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日線圖而言,Pi 網路在 0.40–0.70 美元區間內形成明顯的支撐與壓力位。下方 0.40 美元作爲歷史最低位,已多次觸及即獲得支撐;上方 0.70 美元則是近期多次反彈遭遇的阻力。在現有供應管控策略下,只要 PCT 繼續穩定解鎖,價格多半會在該區間內橫盤整理,等待新一輪消息或重大合作推動。
除了核心團隊的供應策略,Pi 社區的強烈信仰也是價格穩定的一大動力。相當一部分持幣者相信 Pi 的長期發展前景,寧可持幣不賣,也不會在小幅下跌時輕易離場。這種“硬持”心理幫助阻止了恐慌性拋盤,從而在市場情緒低迷時形成穩定墊腳石。
展望未來,隨着 PCT 逐步放緩解鎖進度,新流通量將進一步減少,市場拋壓也會相應緩解。此外,Pi 官方宣稱已有超過 7,900 款應用在 Pi App Studio 上線,生態建設進程加快,若能落地一批優質 DApp,將有望帶來新一輪關注與資金流入。但短期內,若無重大合作或上線新交易所,價格或繼續在 0.40–0.70 美元區間整理。
總體而言,Pi 網路價格雖然經歷大幅回調,但在核心團隊對 90% 供應的集中控制、社區意志強大以及技術面的多重支撐之下,短期內跌破 0.40 美元的風險較低。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合理預期漲空間不應過高,更應關注項目生態建設進度與實際應用落地,以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資決策。